刷新成功
和平东水董源陈姓竟是名门之后...
2018-08-06 11:57 关注和平



和平县东水董源陈姓竟然是名门之后


年青时,听我父亲陈小白常常说起名门之后“陈大纲”这个名字,后来,我在东水街经营五金修配门店,父亲又说起陈大纲落户东水的传闻,因为陈姓在东水镇衍居的人口不多,总共只有数百人,有一脉住在云新村纸贵塘,另有几户人在新坪义坑居住,还有一脉在董源软坑寨岗里,后来我认识董源村的几位老师和村干部,与他们说起陈大纲和这村上陈姓居民情况,张佛招老人说,这村上陈姓居住的地方就叫“陈大纲”,不过也有人叫“寨岗里”,当时我一听,十分高兴,马上就想去攀亲。后来我承包了林寨影剧院,打道林寨发展,这事就无从考究,但心中一直有点纠结。

近年来,我喜欢钻研民俗文化,对客家宗族源流颇感兴趣,周边各地陈氏宗亲,都喜欢与我交流,最近我梳理和平是陈氏渊源,基本弄清楚渊源,大体上和平的陈姓人,是来自福建宁化石壁陈魁公后裔陈衡公的元初、元开、元振、元乾、元坤、元佐、元祯、元美的派系,其中尤以元坤为主,元初、元开兼之,亦有元振、元乾等世系。

另有和平县内有来自义门陈兢公的后裔关兴公裔孙从兴宁迁居下车,长塘等地及贝墩武联,上陵岑江街背。

有陈贽公裔孙居下车镇,长塘镇陶锡、洋坑、礼士三联,优胜上石、石坝、优镇等地。

有宋朝处士陈省元公由杨州迁龙川佗城,有分支在林寨中洞上湾、彭寨聚史,长塘龙陂、洋坑、苗竹坪,东水董源,礼士狭颈,和平富坑,彭寨长沙等地。

义门孟权公于1369年自金陵经赣再迁和平俐源塘背、新街等地。

有授松公由福建迁东莞后迁合水西罗、三联、正和、船嵩及优胜下村等地除此之外是后迁的新和平人。

宋朝处士陈省元公,由杨州大都县大东门迁龙川佗城。陈省元的曾祖父陈世卿,宋雍熙岁进士,历任秘书少监、车州节度使推官、湖北荆州转运使,广州知州后卒于广州任所。

陈省元的祖父陈偁,年仅16岁就高中特奏进士;20岁袭父荫补太庙斋郎,任罗源县令时,兴办学校,凿渠疏泉,颇有政绩。任惠州知州期间,了解到境内有一湖泊干涸已久,便主持开凿丰湖,恢复渔业生产,使百姓从中得到利益。后改任宿州知州。宿州民俗强梗,人喜盗斗。陈偁健全法治,严惩坏人,境内法治安宁。不久改任开封知府。推行新法时,后改任泉州知州,陈偁首倡在泉州设立市舶司。后出任尉州知州。任内,修筑长堤十里,以防范皖溪水患。第二年洪水暴涨,水位高至堤顶,但没有造成祸害,受到百姓称颂。后改任惠州知州。遇久旱无雨,陈偁教农民用牛车水灌入东湖,使四万顷农田得到灌溉,晚年以朝议大夫告老辞官。

陈省元的父亲陈莹中,是宋元佑戊辰科状元,历任翰林院大学博士、谏议大夫,曾因耿直得罪蔡京降为通州知州,后卒任所,曾有宋朝诗人邹浩为陈莹中题诗:“凤阁鸾台何许,天涯地角周游;此老老而益壮,超然一段风流”。

陈莹中的儿子陈省元,是为宰相,北宋宣和四年金兵攻陷汴京,随隆佑大后南逃循州。宋朝诗人姜特立曾题诗《古风送行陈省元》 :

梅山老人头雪白,摸索曹刘还认得。

平生鹿鹿视余子,谁是诗中真巨擘。

踵门忽得天下士,慕我虚声远相觅。

袖中磊磈出奇语,和璧随珠暗相射。

对之坐久神气定,言下分明箭锋直。

傍观如堵相骇愕,颇复见我有此客。

雄篇累日费酬答,但怪笔端飞霹雳。

君才自是千里驹,鞭影不摇何待策。

古人妙处应自知,悟解多端难指画。

请君更去勘诸方,莫道梅山得消息。

陈省元长子陈大纲,字进贤,文林郎,曾任荐谏官,先赴任钟陵县令,因有建树,皇上以其进贤之名更改县名,大纲终老后,逆大江葬于东水宝塘,时人称之寨岗里。

大纲长子陈世宗,宋朝七学士之一,官居翰林侍制,陈世宗在任上去世,墓葬龙川县四都镇龙兴村龙凤嶂,蒙皇恩浩荡隆重葬祀。

陈世宗之子陈萃,宋高宗绍兴24年进士,官至迪功郎。其后裔衍至第七世陈本,进士,荣任都察院典律兼京都解粮处监察,后在老隆寨顶立基,生伯富、伯贵、伯荣、伯华四子。

八世陈伯荣,在寨岗里山下福地立基发祥,娶妻软坑钟氏,生陈练、陈纬二子。陈伯华落藉和平县礼士镇三联村塘背、和平鸡麻坑衍居,陈伯富迁衍广州,陈伯贵在龙川鸭麻塘、东坑。四甲创基立业。

传说八世陈伯荣之裔十三世陈佛养生富、安、定、宁、容五子,因祖伯叔不畏权势打死老军,官势逼迫,祸身将及,兵强民弱,星夜分散逃走,各奔东西,一任老军施为。

家族外逃时,遗有“富隐晒禾岭、定赴潮州乡、安居茂名田心屯、宁公潜来白石王田藏,容迁石城翁源黄泥岗”之隐语。

十四世陈上公,迁和平附城富坑乌石下。

十五世陈秉科迁林寨中洞上菅(上湾)。

十七世陈璋分衍彭寨长沙。

纵观陈大纲世系渊源,可以发现他们名门望族是如此强势,他们的人材是如此悍昂,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悠久,更让人称叹的是整个家族的子孙竟然都是奕世簪缨显贵。

此刻,我想起一首名言: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,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。这话说的意思是,如果要为祖上争光,家族兴盛就必须教育子孙后代;如果要后代享福,现在就必须要勤俭持家。

可以想见,陈家人不论是在崇文重教还是诚信经商,时时刻刻都将家训铭记于心,团结就是力量,仁厚方可立业;凡事留有余地,不做尽做绝,凡是造福于人的,在所不辞,凡是有损于民的,秋毫不沾,也许这就是陈家入和邻睦族、同根共荣,枝繁叶茂的法宝。

富联之行

来源:陈仰天


全部评论 正序查看
查看更多
分享 评论 1 点赞 0 报名
  • 《点击+号上传添加图片